Contact us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致电联系!

服务电话:
020-28065198


Micro-CT扫描影像业务

请咨询:



多色荧光和组织硬切业务

请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简介> 研发平台研发平台Management idea

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研发中心

为积极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分子影像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优势和广州中科恺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医疗设备系统集成及市场推广应用方面的优势,在2008年7月29日就分子影像技术使用许可在广州成立实体和近阶段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甲方重大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提高广州中科恺盛技术创新能力,中科院自动化所和广州中科恺盛共同协商成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在广州中科恺盛公司挂牌,从事分子影像技术产业化及其应用研究的工作。

目前,公司在研发完成的试验样机基础上,已生产出了 “二维实时在体生物自发光分子影像系统(WinMI)”整机和小动物Micro-CT系统。“三维多模态多光谱生物自发光分子影像系统”也正在研制中,预计2009年下半年推出样机。两种产品已顺利通过了权威机构“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的软件产品测试,提交了产品商标注册申请。并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200910077771.X、200910077770.5、200920105511.4、200920105513.3、200920105514.8、200920105510.X、200920105512.9)和1项软件著作权。公司主导产品——“自发荧光二维分子影像医药检测平台”,已被列入“2008年广州市重大攻关项目”。并已有试用和使用单位,包括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二维在体生物自发荧光分子影像系统)、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二维在体生物自发荧光分子影像系统)、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小动物Micro-CT系统)等,并已达成定购产品的意向。

研发中心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研制开发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态多光谱分子影像平台,构建药物检测平台,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在药物研发、疗效评估和检测方面的应用,使我国分子影像学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因此接下来我们要组织的工作有:

1、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态多光谱分子影像平台(包括激发荧光断层成像FMT、自发荧光断层成像BLT、弥散光学层析成像DOT三种模态),并利用MicroCT的X射线成像与数字鼠结合获取解剖结构信息,可对体内荧光光源进行精确的定位并能准确探测荧光强度,能够直接记录和显示分子水平的事件(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过程。推进我国在子影像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2、创建分子影像药物检测平台,成立临床前药理实验室,可承接国内相关研究单位的小动物生理、药理和病理实验,为我国新药研发、疗效评估和药物检测提供先进手段;

3、研发分子影像核心关键技术,发展理论缜密、实用可行的分子影像反演理论和模拟验证方法,搭建大规模分子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构建统一的计算框架和算法平台,使我国分子影像学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研发中心实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台的研制过程中将会取得关键高技术原始性发明、原始性创新的知识产权,成为我国在分子影像领域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化的重要资本。

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影像技术工程中心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实施,生物技术及其在工业、农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其中,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预防和早期诊断技术以及先进医疗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为现代医学诊疗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通过校企联合、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将高水准的生物医学影像研究成果迅速市场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广州中科恺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共同建设生物医学影像教育部工程中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211”重点大学,依托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学科,结合我校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子工程和模式识别等专业领域的优势,以973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生物医学影像创新研究团队。已经成立的智能生物信息研究中心,在分子影像、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脑机接口及生物特征识别等研究方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核心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起国际学术同行的关注和认可,研究成果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此次合作成立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影像技术工程中心旨在结合双方的资源优势,策划、签约和实施生物医学影像相关工程项目,包括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推广等。